新加坡作为4大离岸中心(另外为瑞士,冰岛,塞浦路斯)近年来发展迅猛。依托亚洲市场,迅速跻身为重要的全球财富管理中心。
2012年,新加坡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长近四分之一,进一步缩小了与瑞士的差距。
新加坡央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SMA)2013年7月公布年报,新加坡管理资金同比增长22%至1.63万亿新元,合1.29万亿美元。
瑞士银行家协会数据显示,去年瑞士管理资产规模2.8万亿瑞士法郎,合2.9万亿美元。
基金管理咨询公司Create Research首席执行官Amin Rajan认为,美国政府打击本国国民利用瑞士银行逃税有助于新加坡等地争夺瑞士的市场份额,
但真正的趋势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开始的。
亚洲是新加坡管理资金的最大来源地,70%的管理资产都来自亚洲。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同比增长近8%。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数据显示,去年除日本外亚洲地区私人财富增长13.8%至28万亿美元,西欧增长5.2%,总规模35.6万亿美元,北美增长7.8%,增至43.3万亿美元。
金融时报指出,在6亿人口的东南亚地区,新加坡的财富管理业务有极大吸引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国内需求增长强劲。
但是,新加坡也遇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2013年初开始,新元上涨、通胀居高不下、GDP增长持续下滑,导致经济形式不容乐观。

(新加坡2013年以来经济持续恶化)
其中,新加坡的出口下滑明显。新加坡7月非石油出口连续6个月下滑 创金融危机来的最长纪录。新加坡贸易机构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Singapore)称,新加坡7月出口较1年前走缓0.7%。新加坡在6月时,出口表现亦年减8.9%。新加坡7月出口比6月萎缩了1.1%,逊于6月 的3.3%环比增长率。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助理Joe Zveglich表示:“出口增长疲软是因为发达国家的需求疲软,这些国家的需求要比我们预期的更加疲软。”新加坡困境与 东南亚国家有所不同。东南亚国家主要是出口密集型模式,一旦进出口下滑,经常项目赤字恶化,导致游资撤离,刺破资产泡沫从而引发危机。新加坡面临的更接近 冰岛,塞浦路斯危机,一旦爆发,由于管理的资金规模大深度又会超过塞浦路斯的规模。还是先简单看看塞浦路斯的危机路线图:塞浦路斯选择的发展道路,是仿效 开曼群岛、百慕大群岛或者英属处女群岛等的成功模式,致力于成为欧元区中的避税天堂。加入欧元区之后,由于很低的税率,加上与俄罗斯签订了内容极其优惠的 避免双重征税的双边协议,来自俄罗斯的资金大量涌入该国的银行体系,导致塞浦路斯的银行总资产规模急剧膨胀,高峰时超过了该国GDP的八倍,而银行服务业 成为塞浦路斯的支柱产业,对GDP的贡献超过40%。塞浦路斯银行体系的资金“水漫金山”,自然要寻求出路。大量的资金投向房地产行业,助长了房地产泡沫 的形成,2006至2008年间房价上升幅度高达50%。另一方面,由于与希腊特殊的血缘关系,当塞浦路斯的银行存款大大超过其实体经济的需求时,储户的 资金必须寻求投资工具。他们的选择是希腊,塞浦路斯的银行购买了大量的希腊债券,包括希腊国债和希腊银行的债券。显然,这种极端不平衡的发展方式,在经历 了短暂的快乐时光之后,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深渊。塞浦路斯的房价在2008年中达到高点后,至今已经跌去了20%,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银行资产质量开始恶 化。但这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已,关键是塞浦路斯银行持有的希腊相关债权价值大幅缩水,本金损失约近80%。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和本地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双重打 击之下,希腊的三间最大的银行不良资产比重高达18 – 27%。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损失殆尽,严重资不抵债,亟需大量注资助援。
塞浦路斯的教训是
本国银行资本远超本国经济容量(GDP),一旦发生银行危机,难以自救。
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严重失衡(40%)。难以通过产业调整对冲银行危机
资产泡沫(股市楼市)上涨过快,发生银行危机后,放大了债务压力。对照这3条新加坡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一一来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